【行業分布】目前從業人員主要分布在醫療、養老、康復等行業,占比超過了82%,其中61.38%的從業人員在醫療服務機構。另外,健康管理、公益慈善、教育培訓、家政服務、孕嬰服務等行業也有從業人員。
【火爆陪診圈】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2.64億,占總人口的18.7%,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。醫院看診智能化,老人就醫困難,子女無法時時陪伴,迅速催生了社會對社群健康助理員人才的大量需求。
很多“陪診員”、“黃牛”等代人掛號看病,目前都可以通過參加社群健康助理員,成為合格合規的從業者。這不僅緩解了部分人群“就醫難”的無奈與尷尬,既能讓子女安心工作,也能讓老人在智能化的醫院中順利就醫。探討職業陪診員規范發展的同時,讀懂陪診服務背后的就醫需求,讓老人更有尊嚴、健康地度過晚年生活,讓外地人員實現家門口看病,更好地解決醫療服務短板。
【所在機構性質分布】63.25%的從業人員在鄉村衛生室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(站)工作,23.39%的從業人員在醫院、養老、保育等機構工作。另外,體檢機構、學校、企業、養生、保健、美容機構等也有相關從業人員。
【薪資水平分布】57.45%的從業人員薪資為5000~8000元,21.53%的從業人員薪資為8000~10000元,10000元以上的從業人員占比6.13%,5000元以下的從業人員占14.89%,從業人員的薪資普遍高于當地平均薪資。
關于社群健康助理員
【職業定義】社群健康助理員:是運用衛生健康及互聯網知識技能,從事社群健康檔案管理、宣教培訓、就診和保健咨詢、代理、陪護及公共衛生事件事務處理的人員。是國家頒布的新職業,職業編碼 4-14-01-04。
【職業認定等級】四級/中級工、三級/高級工、二級/技師。
【主要工作內容】
1.運用互聯網共享衛生健康資源,提供健康咨詢、培訓、代理、監護及網約就診、保健等服務;
2.為社群成員建立健康檔案,采集、上報健康風險因素及公共衛生健康信息;
3.為社群成員提供健康探訪、體檢、就診、轉診等代理或陪護服務;
4.為患者提供預約掛號、繳費、取藥、辦理住院手續等協助服務;
5.為有養生、體檢、心理咨詢等健康需求的社群成員推薦機構及技師,提供預約、出行陪護及接送等服務;
6.開展社群衛生健康防護,提供消毒、清潔、送藥、看護等防疫及生活保障服務,協助相關物資的登記、統計、購置、發放等工作;
7.利用互聯網技術參與公共衛生事件的健康預警、監視。
主要內容
1.職業道德基本知識,職業守則,計算機、互聯網與信息技術知識,相關法律法規知識等。
2.健康咨詢(健康咨詢需求獲取、實施、跟蹤管理)。
3.就診協助(導診服務、陪診服務、健康訪視)。
4.健康促進協助(生活方式健康促進、職業健康促進、環境健康促進)。
5.公共衛生事務協助(公共衛生防疫、公共衛生風險監控、公共衛生事件服務、食品安全服務、意外傷害服務)。
5.健康檔案管理、健康科普教育、健康咨詢等。
6.培訓、指導與研究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