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兒推拿師項目體系通常涵蓋基礎理論、手法技能、臨床實踐等多個方面,旨在培養具備扎實小兒推拿知識與技能的專業人才。具體如下:
基礎理論教學:
中醫基礎理論:深入講解陰陽五行學說,讓學員理解人體臟腑、經絡間的關聯,明白如何依陰陽失衡選推拿手法。同時,詳細闡述十二臟腑生理功能與病理變化,以及經絡循行路線和氣血運行規律,為辨證施治提供依據。
生長發育規律:介紹小兒從新生兒到青春期的生長發育特點,包括身高、體重、智力等方面,幫助學員根據小兒年齡和發育狀況調整推拿手法與力度。
病因病機:分析小兒常見疾病如外感六淫、內傷乳食等發病原因及內在機制,使學員能準確判斷疾病性質與階段,制定合理推拿方案。
手法技能訓練:
基本手法練習:學員需在老師指導下,反復練習推法、拿法、揉法等基本手法。如直推法常用于清瀉實熱,操作時要求手指自然伸直,以掌根或大魚際為著力點,在小兒體表做單方向的直線推動。
穴位定位與操作:學習頭面部、胸腹部、四肢等部位穴位的定位方法、主治功效及操作要點。例如,開天門可發汗解表,操作時用兩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;中脘穴常用于治療消化系統疾病,可用指揉法或掌揉法順時針揉動。
臨床實踐與案例分析:
臨床實習安排:學員會在專業老師帶領下,進入小兒推拿診所或醫院兒科推拿室實習,接觸各類患兒,在老師指導下進行推拿治療,積累臨床經驗。
案例分析討論:定期組織案例分析課程,選取典型病例,從癥狀表現、診斷過程到治療方案制定與效果評估,進行全面講解討論。同時,鼓勵學員分享實習案例,共同探討解決方案。
考核與證書頒發:
考核方式:采用理論考試與實踐操作考核相結合的方式。理論考試考查中醫基礎理論等知識掌握程度,實踐操作考核重點評估穴位定位準確性、手法規范性和臨床應對能力等。
證書頒發:完成全部課程學習且通過考核的學員,將獲得權威機構認證的結業證書,為其從業或創業提供支持。
職業道德與人文關懷:包括小兒推拿行業的職業道德規范,與家長溝通的技巧,以及對兒童的關愛與尊重等內容,培養學員的職業素養和人文情懷。
行業應用與發展:介紹小兒推拿市場前景,讓學員了解行業需求增長趨勢、政策支持情況等。同時,講解社區服務需求、創業機會與風險,以及品牌建設等內容,為學員未來職業發展提供方向。還會提及繼續教育深造路徑,如參加相關學歷教育課程或短期培訓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