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病管理師培訓項目招生通知
一、行業背景
隨著經濟社會發展,人們生活水平提升,飲食結構改變,慢病患病率逐年上升。常見慢性病有心腦血管疾病、癌癥、糖尿病、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等。由于起初對慢病的忽視,其帶來的危害不容小覷。
2021 年中國衛生健康公報顯示,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從 2020 年的 77.93 歲提高至 2021 年的 78.2 歲,同時,65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達 14.2%,我國正式進入 “老齡社會”,預計 2030 年該占比將超 20% 。在老年人口中,近 1.5 億人為慢病患者,老齡化加劇了慢病相關醫療服務體系的壓力。此外,環境污染、生活方式不規律、壓力過大等因素,也促使中國慢病患者數量持續增多。以糖尿病為例,2012 - 2022 年十年間,患病人數從 9000 萬增長到 1.4 億,占全國人口的十分之一。
二、政策背景
為應對慢病問題,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。2017 年,國務院辦公廳發布《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 (2017—2025 年)》,提出到 2025 年有效控制慢病危險因素,實現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;2021 年 4 月,慢性病管理被納入 “國家標準” ,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多部門將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務項目列入《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(2021 年版)》。在政策推動下,我國健康服務業迅速發展,規模擴大、結構優化、新產品不斷涌現。受益于國民經濟發展和老齡人口增加,預計到 2029 年我國慢病管理行業市場規模有望達到 11882 億元。近幾年,各省醫院、社區紛紛開展慢病管理培訓,以培養復合型人才,滿足慢病規范管理需求。
三、慢病管理師介紹
慢病管理師是在醫生指導下,負責慢性病患者日常保健和康復護理的專業人員。通過全面的慢病管理、健康指導和護理服務,幫助患者提高生活質量,減少疾病惡化和并發癥發生。其主要工作內容包括:
-
協助醫生開展慢性病患者康復服務,監測生命體征和病情變化;
-
進行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,指導患者正確用藥、定期復診和飲食調理;
-
組織開展康復護理服務,協助患者康復并定期評估效果;
-
制定個體化康復護理方案,提供專業護理指導。
四、培訓項目出臺
我國急需統一、標準化、專業規范的慢病管理技能提升人才培養項目。2024 年,中國醫藥教育協會推出 “慢病管理師崗位能力提升” 課程培訓項目(簡稱慢病管理師)。
五、報考對象
-
各級醫療機構人員:醫院醫護人員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業人員、社區衛生服務人員、體檢中心人員;
-
各類非醫療機構人員:健康管理(咨詢)公司、保險公司工作人員、各單位人事部門負責健康管理人員、大中小學校校醫、各制藥公司、保健品公司相關人員;
-
各類醫學院校應屆、往屆畢業生。
六、職業前景
-
剛需強烈:我國慢性病防治現狀是患者數量大,但專業人才少,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管理服務需求,產業對技能型慢病管理人才需求迫切。
-
技能短缺:當前市場上多數慢病管理培訓以知識講座為主,專業性不足,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系統化課程。
-
市場火熱:各省醫院、社區開展慢病管理培訓,培養復合型人才,以滿足大健康背景下的慢病規范管理需求。同時,我國慢病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例高,2020 年慢病管理市場規模達 5.59 萬億元,預計 2026 年有望突破十萬億元,行業發展前景廣闊。慢病管理師可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、鄉鎮衛生院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、體檢中心、健康管理機構、醫療保險咨詢等領域就業,市場對其需求大,收入可觀。
七、項目主辦單位
中國醫藥教育協會于 1992 年 7 月 3 日經民政部登記注冊成立,是全國性、行業性、非營利性社會組織,承擔著醫藥教育行業標準制定、政策貫徹落實、行業發展引領等任務。協會開展多種培訓,包括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社會培訓評價、“1+X” 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評價、崗位能力培訓等,并提供慢病管理師認證。
八、考培流程
-
報名學習:報名后,老師開通賬號,學員在平臺完成學習。
-
考試認證:2025 年 3 月份進行線上考試,考核機構為中國醫藥教育協會。
-
成績發布:考后 30 個工作日內公布成績。
-
證書頒發:考后 60 個工作日左右頒發證書,可在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官網(http://www.cmea.org.cn/)查詢。
歡迎有志之士加入我們的慢病管理師培訓項目,為慢病防治事業貢獻力量,開啟職業新征程!添加老師即可報名。
2025慢病管理師報考指南: 一、你是否了解過,我國慢性病的基本情況? 中國慢病相關的信息 • 我國慢性病確診人數——近 3 億; • 中國成人整體肥胖率達 18.9%,肥胖人數達 2.5 億。 • 我國糖尿病患者已有 1.4 億; • 高血壓現患病人數 2.45 億; • 血脂異常患者人數 4 億; • 心血管病現患人數 3.3 億; 老齡化相關數據 • 全國 60 歲及以上老年人達到 2.8 億,占比 19.8%; • 65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 2.1 億,占比 14.8%; • 5 個中國人,就有一個老年人,且比例持續上升; • 預計到 2035 年,60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 突破 4 億;占比將超過 30%,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。 而老齡化也預示著慢病患者的負擔增加。 二、作為營養師、健康管理師,你能否把握機會? 《中國營養與健康高峰論壇》指出:營養是解決慢性病的關鍵,營養在慢性病的預防、控制和治療方面,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。 • 藥物不能承擔養護生命的重任。慢性病應該遵循“三分治七分養”,“七分養”就包括科學合理的營養搭配。 • 慢性病的病因來源于不良的生活方式,而營養是慢性病的一線治療手段。 我們都知道,當慢病急癥患者住院時,通常的治療手段是:檢查——藥物或手術方式者治療——癥狀減輕或好轉后——患者出院。 而目前醫院在生活方式的干預以及營養治療的手段往往是缺失的。 近些年我國衛生健康工作重心由“治療”轉向“預防”,在院外進行長期慢病營養管理的服務模式已開始深入人心。 因此,很多慢病患者對院外營養師、健康管理師提供的慢病營養管理服務買單模式已認可。 營養師、健康管理師職業發展機會逐步升溫,你感覺自己能抓住這個機會嗎? 三、如何深度耕耘學習,使自己成為一名實戰型大健康從業者? 目前的市場就是如上文所述,慢性病市場很大,慢性病人群很多,因此,健康管理師、營養師的崗位需求也是日益增多。 大健康從也崗位增多,是否你一定能獲取更多機會呢?答案顯然是否定的。 市場需要的更多的是具有一定專業知識,和對慢性病患者,有一定健康專業指導的人才。 而不是僅僅持有健康管理師、公共營養師證書的人群。也就是說,持有證書只是進入大健康行業的第一步,也只是一塊敲門磚。 在持有證書的同時,目前的大健康市場是需要你儲備更多的健康專業知識和技能。 慢病管理培訓市場剛需強,而大健康從業者的服務技能專業性不強,是目前市場的痛點。 因此,如果想成為一名技能型慢病管理人才,需要營養師、健康管理師等從業者,急需提升自己的慢病管理技能。